• 办学目标
  • 四干精神
  • 六字工作方针
  • 总体要求
  • 开物成务 开放包容
  • 1
  • 2
  • 3
  • 4
  • 5
教育教学

《旅途 家园 远方》随文小记

作者:孟科岐  编辑:刘凡星   发布时间:2021-03-10 10:18

凛冬时节,读书好时光。

最近沉醉于一本地理学书籍,看后心得颇多,分享一二:

地理是我们认识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背景,地理就是我们的生活。学术并不总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旅途 家园 远方》这本书作为“地理学人随笔系列”的第一本,作者为国内知名地理学者,书中收入作者十几年来陆续写就的随笔。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从人本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对我们所在的地方、我们要去的方向、以及生命的过程中的种种予以思考和审读,即“家园•旅途•远方”


                     


一、家居天地间

这篇文章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家与世界的概念。家是什么?家是我们所拥有的,拥有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家里的财产进行支配,我们可以享受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但同时支配的权力常常与责任伴生。我们身为家中的一份子有责任去建设自己的家庭,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有责任去赡养他们。

世界呢?世界是新闻,世界是窗外事,世界是我们知晓的,却不曾占有的。对于我们未拥有的,我们只可以欣赏。

此外,家和世界是有着联系的。家是窗内,世界是窗外。随着我们所知晓的世界越来越大,家也会逐渐变大。当身在他乡,家就是故乡。当身在异国,家就是祖国。

第二层意思。对家的认识体现不同的人地关系。

海德格尔说,在时间的角度上,人存在的本质是奔向死亡的操劳。在空间角度上,人的存在总有栖居在一定的空间之内。时间上,由生至死,空间上,栖居于大地之上。栖居需要家,筑造一个家,而家正是沟通人与世界的核心。对于牧人而言,小家是蒙古包,大家是草原。居于草原上,草原是整个世界,也是牧人的家。人与世界,与最自然直接接触,牧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对草原的影响,因而,也对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无比的热爱和呵护。对于现代人而言,文明的发展意味着对世界和自然的逃避,家的建构让我们逃避了大自然对我们带来的威胁,同时也让我们不能够直接感触到大自然对我们带来的惠泽。我们栖居在无暑无寒的家里,我们栖居在大自然胁迫较少的城市里,与自然直接的联系与接触变得越来越少,也因而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远方大地造成的影响。

二、脑海中的地图

“地理学”最初由古希腊学者创建,意为“关于大地的记述”。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这是地理学科的使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中引用地理学家段义孚的观点,地理学是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的学问。地理学家不怎么关心地壳以下,以及对流层以上的空间,因为那些地方距离人类的家园太远,也因而地学家探究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如何把大自然改造成为自己的家园,大自然又对人类产生怎样影响的学问。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是我们作为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我们在潜意识里一直都会关注自己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们听到一件事情发生时,总会相应的听到何时何地的问题。此外,我们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也总要尝试对周围进行了解和熟悉,解决身处何地,熟悉陌生的环境,总要与地理无可避免的产生联系。

对于我们已经熟悉的地方,那儿是故乡,意味着安慰与束缚。对于我们未熟悉的地方,那儿是外边的世界,常常意味着自由与惘然。有的人向往自由,有的人追寻安顿,但人总会成长,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心中世界的扩张。对于婴儿而言,世界是张摇篮床,对于青年学子而言,世界则扩展为家、学校、医院,亲人、朋友等构成的世界网。此外心理空间的扩展还要包括接触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所以古人劝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接触更多的思想,也要熟悉更多的空间。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