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
  • 四干精神
  • 六字工作方针
  • 总体要求
  • 开物成务 开放包容
  • 1
  • 2
  • 3
  • 4
  • 5
教育教学

班主任思维的逻辑与批判

——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作者:邓梦桐  编辑:郑州市郑开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31 15:10

在本书的第二编: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中,迟先生在提及教育目的时这样谈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发展,沿着教育目标转变”,以便于为接下来的“转化”论述作铺垫。这一部分紧紧围绕着“转化”展开,从学生的角度阐释转化的原因“认知观念、社会互动、情绪情感、行为习惯”,并从教师的角度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引导转化的七个武器:面对认知观念,应当赞美、承诺;面对人际影响,应当利用榜样和人情;面对情绪情感,应当利用活动和成功;面对行为习惯,应当利用强化。

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有两点班主任的品质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是细节,二是逻辑。同时我认为对于细节的把控能力是建立在一位班主任的逻辑思维能力之上的。

我相信对于文中所提及的“赞美、榜样、人情、强化”等七种武器在我们有限的教学实践中都听过甚至实践过,我不知道各位同仁实践效果如何,就我自身而言效果甚微。以赞美为例,我的赞美通常单一且笼统“这位同学说的很棒”等,我偷懒的赞美往往也造成了效果的偷懒。因而读到文中如何具体实施赞美的论述则对赞美前、赞美时的策略这类细节,我感受到了细节把控的重要性。身为追求独立性的高中生,他们已经经历过各种赞美,越来越难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认同感。因而老师的赞美只有从细节处着手,体现针对性才能够达成赞美的目的。

这种细节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上文所提及的细节,仔细想来其实是多想一步的能力。不仅仅浮于表面,反而深入思考,一步步将理论操作化。在文中这类细节有很多:从化繁为简上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的各种行为及心理表现,归纳总结概括为“认知观念、社会互动、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从化简为繁上来说,在调节认知失衡的措施时则以时间发展为序层层阻断错误认知,先收集错误证据,阻断学生通过“改变自己犯了错误的认知”获得认知平衡;再通过虽然人都会犯错但人并不总犯错,阻断学生建立新认知—人都会犯错获得平衡;再通过所犯错误得影响强调所犯错误并不小,阻断学生通过弱化比重平衡认知。

综上所述,再日后得工作中需要建立自己得逻辑思维能力,凡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学会多想一步,关注细节得同时也要学会把握细节。我想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得重要一环,也是教育艺术的重要基础。

在厘清了第二编的思路后,我也有一些困惑:为何迟先生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发展,沿教育目标转化”时,通过转化问题学生来论述转化策略。不妨跳出迟先生的思维,独立思考一下教育的目的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虽然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并不意味着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占主流。在成长经历中,我个人的感受是:一个班级乃至学校问题学生占少数,就连成长中的叛逆也是小部分时间。因而我认为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方面:1.学生正向发展,教师施加推力;2.学生负向发展,教师施加拉力。其中自然而然地正向成长占主流。在迟先生的论述中,很明显的将“沿着教育目标转变”直接定义为“负向发展”。这是一个很讨巧的行文逻辑,因为抓住了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问题学生”。事实上,我并不否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恰当解决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此只是想强调在班主任教育中是否对正向发展的个体缺乏必要的关注,班主任推力作用的发挥鲜少提及。而新老师在面对班级时除了要做好处理问题学生的准备,也要提前做好正向引导与发展的规划。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