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
  • 四干精神
  • 六字工作方针
  • 总体要求
  • 开物成务 开放包容
  • 1
  • 2
  • 3
  • 4
  • 5
教育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策略探究

作者:郭艳静  编辑:郭艳静   发布时间:2023-03-27 15:29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并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指“立德树人”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解释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要求,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注重通过新情景新问题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怎样让学生具备高考所需要的能力——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是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关键能力是什么?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必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以此作为高考“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即关键能力体现为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三方面。

“知识获取能力”以认识世界为核心,在历史学科中主要表现为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即信息加工、思维推理和观点输出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涵盖各种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

二、高考试题中关键能力的体现

在学科的考题中,关键能力的考查不仅不可能脱离学科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必须依存于学科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考查。以2018年全国一卷42题为例:


开放性试题中,材料及设问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学生知识获得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提取情节、阐述评价现象,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事件的辩证评价,考察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如“去非洲贩卖黑奴”“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占领领地,进行视察”等,分别考察课本“黑奴贸易”“宗教改革”“殖民扩展”等知识点。学生能否联系并辩证评价这些事件,是对学生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能力的综合考察。

2021年全国乙卷25题,通过西汉末和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对比来说明长江以南经济不断发展。在此题中,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即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户数概念延伸为经济发展,从数据的不同趋势推断出经济发展状况。

三、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1.注重概念解析,夯实能力基础。

学科概念包括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时间跨度较大,知识较为琐碎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快速形成知识系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更应该运用大概念教学,从宏观架构理解历史脉络,厘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事件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将材料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在做题时不理解材料含义及选项中相关概念,便是没有理解想关知识与概念。所以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的解读和认知为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文段打下良好基础。如经济结构变动这一概念,先解读经济结构的概念,即国民经济的组成与构成,那鸦片战争之后经济的组成有哪些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出现,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及发展。理解了概念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基础知识。

2.践行学生主体,打造生成课堂。

在备课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思维是我要怎么讲才能更顺畅,而当今高考的能力型考察要求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备课时多考虑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掌握这个知识点,我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即教学评一体化。老师如何才能知道学生有没有准确掌握知识?就是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只有让学生表述出来,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理解这一知识点,掌握是否准确。而学生从听转化为思考再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能力的体现,成长的见证。

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学生多说多做,在有限课堂上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平台,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打造生成性课堂,生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和能力。

3.树立新教材观,提升思维能力。

现今高考试题,都是通过新情景,考察旧知识。而历史考题中的新情景都是学术研究的体现,也就是说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和教材观,将学术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将学术历史的思维模式、研究范式和思考方式渗透于教学之中,着重对学生思维,特别是历史解释思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归纳、评价,提出论点、搜寻论据、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形成逻辑严密的思维链条。

高考试题阅读量逐年增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生阅读速度慢,学科思维差,阅读过程中不能准确文字的核心主旨,导致试题做不完,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历史学科可以截取史学前沿的文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材料主旨,并从中得出结论。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史料自己出题,也未尝不可。在此过程中学生更能锻炼严谨的历史思维,更好理解论从史出。

4.关注核心素养,促使深度学习。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发展是在已有知识理论的基础的迁移,而这种迁移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注意甄别历史再现、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价证据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看历史的角度,赋予历史知识新内涵,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教师教学是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教师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扎实基础知识,是能力提升的基础;教师注重课堂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舞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从学术角度去思考历史发展与脉络,探索更多的历史视角,体会历史思维的严密与严谨,是历史深度学习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双新”教育已经开启征程,我们唯有不断研究高考,不断探索,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才能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所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具有耐心和恒心,坚持正确教育理念,以教育的温度促进学生成长。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